close
“倒果為因”一般來說是指所下的結論錯把原因當成結果,是因果關係不明的謬誤。但是我這裡想要提出”倒果為因”的原因是發現人生的過程確實有一些”命數”,類似已經擬好的劇本。這種”命中注定”的論調也許讓人覺得消極,但是積極的層面是,儘管常常不得不”順境”和順勢而為,但是我們的本心,永遠是操之在己的。「境」不能決定「心」,命數永遠只是外境,是「心」在決定要不要受影響!而且「心」還能再造「境」!
那麼,為何要提到”倒果為因”呢?其實是想營造一個思想突破的機會,尤其在探索壞事的起因來預防它再發生的時候。我們很習慣去查找一些事物發生的外在原因,例如太胖是因為吃多動少,成績不好是因為太少時間讀書,找不到工作是因為缺乏競爭力等等。表面上看來,從外在原因著手去做改變,大多時候是有效的策略,但是這樣的邏輯和行動,讓我們成為盲目奔走的一群,而且非常容易受操控。
所以第一種倒果為因的方式,以吃多動少所以太胖來舉例,與其把吃多動少當成原因,不如探究一個人想吃的很多但又不想多動的心理原因是如何,也就是了解一個人為了甚麼原因才會造成吃多動少的結果,例如用吃東西來慰勞自己,但又沒有多餘的體力再運動,甚麼樣的生活或工作造成這樣惡性循環發生,真正該改變的癥結點在哪裡。這樣探究個人心態和習慣形成的原因,一定比表面的督促或壓抑自己吃少一些、多動一些來得有效。而且這樣的”明心”和”知己”下,才能不被外在一昧鼓吹速成的廣告迷惑,或是在想瘦卻瘦不下來的反覆折磨下,陷入自卑無力的心靈狀態裡。
有句話說”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”,菩薩就是已超越第三維度的高維生命,可以從”因”,也就是起心動念,就可以預知結果。所以要先改變”心”這個”因”,自然可以改變結果。
另一種利用倒果為因的思考,可以幫助人做到”接受現實”,也可以試著”創造現實”。思考的核心包括:
「有時候一些事情發生,是為了把我們拉回某個必須在的軌道,或是引導到正確的方向。」
「有時候事情發生的原因不完全是重點,重點是”這件事情一定要發生”,於是這表面認定的原因,只不過是當下剛好適合的助緣而已。」
是否有人也有這種經驗?換掉志趣不合的學校,才找到真正的志向;改變人際或職務不合拍的職場,才找到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;結束磨合不了的感情或婚姻,才遇到真正的命中注定。所以那當初志趣不合的痛苦、工作職場不合拍的難過、感情不睦的折磨,其中所有的努力、自省、傷害與絕望,也許只為了成就”一個改變的契機”!而那些痛苦可以形成一種養分,幫助我們找到那個對的人、事、物,並且更懂得如何珍惜。於是發生任何事時可以靜下來想到,所有事情都有它的深意,尤其是逆境!並且要保持耐心,很多事雖然當下不明瞭,但假以時日,一定會看懂這些安排。
所以人身在痛苦中時一定不要輕言放棄或否定自己!有些失敗和痛苦一定要經歷,有某些失去是一定要失去,所有痛苦和失去都只是助緣而已。堅持下去,才有機會體會到什麼叫「人對了、方向對了、東西對了,就什麼都對了」!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江雨娜 的頭像
    江雨娜

    吟遊於柳江細雨

    江雨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